教 莹
法国是最早有意识地将文化手段付诸外交目的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各国推广法国文化及文化外交影响力,积极运用软实力思维,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方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其文化外交战略不断拓展影响,并形成显著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法国为首的欧盟成员国为了保护本国和本地区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文化例外”,并在法国的倡议下发表《共同行动纲领》,旨在应对美国冲击欧洲文化市场的企图,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强调文化产品和服务享有“例外权”。然而,近年来,多变的外交局势却为以文化外交为傲的法国带来了不少“内忧外患”。
法国长期对外文化行动采取以精英受众为主,兼顾一般受众,以影响当下或未来的决策者和话语权所有者为重点的战略,哲学思想、奢侈品都成为法国文化的标签,但其受众面较窄,普通民众对法国文化的了解不多,海外留学的首选也是使用英语、走大众文化外交路线的美国。
不仅如此,法国利用与非洲的特殊历史关系及语言优势,一直在非洲保持无与伦比的文化影响力。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崛起,与非洲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非洲国家对法国的经济依赖减弱,外交事务上法国对非影响下降,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对非文化外交也受到挑战。面对新兴国家在非影响力渐增,法国重启了“地中海联盟”计划,加强与北非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快回归非洲的步伐,然而此举没能获得英国、德国等欧盟大国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近年来欧债危机冲击法国经济,税收的减少使法国政府承受沉重的财政负担,被迫削减财政预算。2011年8月,法国将2011年和2012年政府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2%和2.5%下调至1.75%,缩减公共支出,2014年法国政府将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降至2.9%,进一步缩减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开支。作为财政支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支出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国内外文化活动经费缩水使得对外文化政策的经济支持不足。
为了应对新挑战,法国政府进一步调整了文化外交政策,从科技手段、整合资源、高层推动三个方面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容。
利用当代科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全球化时代必不可少的文化推广工具,亦是新时期年青一代容易接受的文化交流方式。面对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法国适时提出“数字化法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借助现代高新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文化传播,试图倚重文化软实力重建法国的大国地位。法兰西学院出台“aFripédia”计划,旨在开发维基百科上展示非洲法语地区的有关内容,外交部不遗余力地支持影院数字投影,旨在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对外推广本国电影。法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在欧盟范围内继续推进欧洲数字图书馆建设。法国政府还积极完善法语的网络教学形式,在互联网开辟视听平台,力图通过数字化技术在全世界年轻的新媒体使用者之间传播法国文化。法兰西学院将数字技术作为优先工作的内容,开发了可查阅法国海外文化活动的IFmobile、了解法国电影的IFcinema、以地理导航方式定位法国海外文化资源的IFmapp、反映法语图书在世界各地翻译情况的IFverso等手机软件,旨在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法国文化。
设立专门机构,整合资源。设立于法国外交部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总司是法国从事对外文化活动的官方机构,这一机构将外交、外事活动与文化、科技整合在一起,同西方国家、新兴国家开展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法国外交部与教育部共同建立了法国教育国际协作署,在49个国家设立80个办事处和法国留学中心,承担法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咨询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需要,2010年7月,法国颁布了《国家对外行动法》,成立了法国文化院。该机构的性质是“工商业性质的公立机构”,负责法国所有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事务。截至2014年,法国已在96个国家设立了150余座法国文化院,成功地构建起自己的文化外交网络。
政府高层积极推动。法国有领导人重视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外交的传统。近期,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蒂和外交部长法比尤斯联合撰文并发表讲话,详细阐释了法国文化外交的新政策。法比尤斯指出,推广法语依旧是法国文化外交的基石,“无形”的视听网络与法语联盟、法国文化中心等构成的“有形”的文化网络相辅相成,但媒体间协同合作与不同受众的定位需要进一步规划;鼓励法国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有更加国际化的发展;鼓励法国教育服务中心与曾经在法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建立网络联系;因地制宜制定文化推广策略等。